登录/注册 搜索

涉县寺庙音乐


涉县寺庙音乐属于佛教音乐。其历史悠久,曲目丰富,乐器独特,音韵清亮,在当地及其周围的武安、磁县,山西省的左权县、黎城县、平顺县,河南省的安阳、林州等市县影响很大,久负盛名。

涉县寺庙音乐原先只在涉县龙泉寺中演奏,后随着寺庙的一些和尚还俗,音乐也随之到了民间。现存有270首曲谱。演奏乐器为3种气鸣乐器(笛、管、笙),7种体鸣乐器(云锣、木鱼、铙、钹、镲、铛、罄),1种膜鸣乐器(鼓)。其中气鸣乐器中的管子为锡材制造,故称为“锡管”,是乐班中的主奏乐器。乐班最少10人,以偶数递增,最多24人,可按演奏时的规模大小定人数。涉县寺庙音乐主要有两项功能:一是在寺院做法事时演奏;二是为丧葬做法事时演奏。

涉县寺庙音乐曲调古朴典雅,悠扬肃穆,引人为善,使人有超脱俗情之感。特别是在庄严肃穆、风景优雅的寺院中或悲伤沉痛的丧葬环境中演奏,别具风格,有极强的感染力。

涉县寺庙音乐是我国佛教音乐的一个分支,除有佛教音乐本身成份外,还吸纳了我国古代的文人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营养成份,不同于其它音乐,而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的涉县寺庙音乐文化。

涉县寺庙音乐当代传人为涉县龙泉寺的还俗僧人法安大师之三子侯俊堂。据法安大师回忆说,涉县龙泉寺为北京潭柘寺僧人所建,该寺音乐为印度传入西藏,西藏传入潭柘寺,又从潭柘寺传入龙泉寺。

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由于寺院僧人生活相对比较稳定,加之它的乐器齐全,乐曲丰富,使寺庙音乐得以正常传承;后来,虽然寺中和尚大都已还俗,但因他们在寺中的正规学习、训练,其演奏技艺水平都比较高。因此,在1957年参加全国举办的音乐选拔赛中,涉县寺庙音乐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全国佛、道界唯一获此殊荣的寺庙。

2006年6月,涉县“寺庙音乐”被河北省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DIM61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