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赛戏
涉县赛戏也称排赛、排赛戏。是涉县境内唯一土生土长的古老剧种。关于起始年代,一说在立县时就已存在;另一说始自宋元时代,延至明代日益昌盛。其表演原始,动作粗俗,韵调简单;只有打击乐器,没有弦乐;只有科白念诵而很少有歌唱的一种古老的剧种。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活动的主要范围,与民间的原始宗教、道教祭祀活动结合较为紧密。赛戏中,山神与女娲奶奶是供奉的主要对象。戏中的韵白、唱词等内容流传下来的多属东汉、三国时期的祭祀戏类,也有宋代和明代军队征伐中的祭祀戏类。其剧目主要有:《徐庶观山》、《葭萌关》、《长坂坡》等。
涉县赛戏的行当有生、净、丑、旦,以须生为主,净次之,丑再次,旦只有非上不可时才出场,也不占正场,甚少宾白。有旦行角色的戏极少。
涉县赛戏能演出的有30多出。其剧本结构简单,多为过场戏,上场有诗,下场多对。但在情节处理上,常有独特之处。赛戏中多为武戏,但武打动作简单,即使圆场、带马、上马也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舞台上没有兵卒龙套,登场演员不坐、不跪,即使皇帝上场,也是站立在桌后演唱。赛戏中的表演方式一直按流传下来的套路进行,不受其它剧种的影响,颇有独特之处。
涉县赛戏的化妆最早采用的是戴面具演唱。其传习方式是父子世代相传。春节期间的正月十五日前后演几天,平时逢庙会才演出。涉县的排赛戏流传至民国时期,全县尚有八、九个村能演,后又经战争或政治运动,至20世纪80年代,只有涉县的上清凉、寨上和弹音村能够勉强演出。它是我国仪式戏剧的活化石。
涉县赛戏,具有仪式戏剧活化石的学术价值和对于山神信仰、女娲信仰等民间信仰民俗的研究价值等。
涉县赛戏于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先后被河北省和国务院分别列入第二批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